大樣生產時根據織物類型及顏色,選擇合適的染色方法。生產實踐證明,染料配伍恰當、工藝制定合理,是實現染色一次成功的前提。不同結構的染料,染色性能不盡相同,染色工藝要與染料的實用性能相適應,才能獲得最佳的染色效果。
1.染色溫度
染色溫度是影響染色結果的關鍵因素之一,不論是打小樣還是大缸生產對染色溫度的控制要格外認真。不同的染料它的上染溫度是不同的,比如分散染料要高溫高壓染色,而酸性染料要100度上色,而中溫型活性染料只要60度就能上色,所以我們要根據坯布不同的纖維成份決定不同的上色溫度。另外打小樣時的溫度要和大缸生產的溫度相一致。染色溫度實際上是指染液的溫度,小樣機和大缸溫度儀表上顯示的溫度有時不能正確反映實際的染液溫度,所以我們要對小樣機和大缸進行定期的溫度檢測與修正,從根本上消除染色溫度對染色結果的影響,從而可以有效的減少大小樣之間的色差和大缸缸和缸之間的缸差。
2.染浴pH值
染浴PH值對染色結果的影響有時比染色溫度的影響還要大,各種染料在染色時都有一個pH值范圍,把染浴pH值控制在最佳范圍內才能使染料充分發色,從而獲得良好的重現性。比如中溫型活性染料的最佳固色PH值范圍為10.5-11(活性翠蘭例外,為10.5-12),分散染料染滌綸時必須在弱酸性條件下進行,常用分散染料染浴pH在5-6左右最安全,色澤最純正,得色最深濃。pH值偏高質量安全系數低,尤其是些耐堿穩定性差的染料,比如:閏土的分散200%深蘭HGL,德士達的XF藏青等,但染浴pH太低<4時許多染料也會產生偏淺偏暗的趨勢。
現場檢測發現,以染后殘液的pH值作為檢測與控制染浴pH值的基點,更加安全,更加可靠。這是因為,染前水浴與染后殘液的pH值是不同的。